找到相关内容941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建立世界佛教的内涵

    天亲诸大菩萨兴起,而大乘佛教遂应运弘盛;已在衰微中的声闻各派,已失其抗衡之力,乃渐摄归于大乘,此为第二期的菩萨佛教。大乘佛教到佛灭后千余年间,也渐发生大乘性相空有的对抗。后来,因佛教形成一般民众普遍的信仰,切于实际修行的要求,乃有龙智菩萨出而兴立密咒;故第三时期的佛教,就是密咒兴盛的时期。 印度三时期的佛教展转流传到今世者,其第一期,可以钖兰、暹罗、缅甸代表之,由锡兰、暹、缅之现代佛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5674985.html
  • 觉灯法师答:请问大乘与小乘是如何划分的?

    庄严大),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时大),具足相好而得无上菩提(具足大),此即大乘法门之核心要义。 小乘,梵语 hi^na-ya^na。又作声闻。二之一,乃大乘、菩萨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指...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大乘诸经论中比较大小二之别者颇多。  (一)据《大智度论》卷四、卷十八等所载,声闻狭小,佛广大;声闻自利自...

    觉灯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82277836.html
  • 宁玛派形成

    尼玛沃色、古如却吉旺秋最为有名。   ③甚深净境传承。传说是修行者在定中、梦中或平时,感到佛、菩萨或师长降临为之说法。藏传佛教各宗派均有,但宁玛派尤为重视。   教义 将全部佛法分为声闻、缘觉菩萨、事(瑜伽)、方便(瑜伽)、瑜伽、大瑜伽、随瑜伽(意为无上)、无极瑜伽等九。前三合名波罗蜜多,即显宗,为化身释迦牟尼所说,后六合名真言或金刚,即密宗,其中四、五、六三...

    张建木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1088576.html
  • 中国佛教的现代化新形态

    持五戒的人、奉行十善的天、言教闻法的声闻、独自觉悟的缘觉和普度众生的菩萨。五教法中,前四均属于注重个人解脱的小乘佛教,只有菩萨将自觉与觉他、自利与利他高度统一起来,体现了慈悲济世的大乘佛教基本精神。赵朴初在建立“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时,明确选择菩萨作为佛教徒的修行法门。他的“人间佛教”与太虚的“人生佛教”虽然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2265211.html
  • 菩萨戒疑义(下)

    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者,即是别解脱的梵文音译,则知菩萨戒确实是别解脱戒,此引经教圣言为证之二也。《戒论》中说:“生起菩萨律仪,应即舍弃小乘意乐,而不应舍别解脱戒。……由别解脱(戒乃是大小)两(之所)共故。”在另一处又说:“欲持金刚戒,先于(净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等)三戒应誓愿学,又于所系五部佛戒,续应敬持。如依据曼陀罗轨,亦在护持共与不共二种之戒。所谓共者,菩萨戒是。二刚文中的别解脱戒,...

    尘 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2667255.html
  • 太虚及其追随者的人间佛教理论与早期实践

    始阶也。”(《佛教之人生观》)这是人间佛教的理论来源之一。1921年,太虚进而据此与杨文会早就倡导重振的大乘菩萨道一起作为更有力的依据,批评梁漱溟拘于“三(天、声闻、缘觉)共法(即三法印),前遗五(三加人菩萨)的共法(即缘起论),后遗大乘的不共法(即一实相印)。”认为当今之世,“下者可渐(化)之以五的佛法,除恶行善,以增进人世的福乐。中者可渐(悟)之以三的共佛法,断妄证真,以解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63570353.html
  • 旧译宁玛派九概要

    菩萨。自己从善知识处听闻佛法,并将所闻之义传授他人故称声闻;最后有者不依靠他者独立自主便能现前超胜三有轮回之果,故而称缘觉;为成就圆满菩提,利他心不怯懦、勇往直前,故称菩萨。诠释修持此三可获得...在大乘中,因而并非是大乘以外的他菩萨与外三续部对于究竟菩提果位与能获得的正道,只是笼统地讲述了,而并未圆满阐明,因此可包括在无上密之中,别无他;内三续中的下二续(玛哈、阿努)可包括在明点瑜伽...

    云丹嘉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4894904.html
  • 妙高峰顶人独立(吕澂与佛学研究)

    世间之中那些所应破坏、变革的一切染污、不善的成分。发心出离世间,方转迷向悟,悟至完善处称为正觉,故人生趋向以正觉为究竟。  先生指出,佛家学说有两个系统,一是声闻(小乘),一是菩萨(大乘)。而对于...,一方面又有自私自利之弊。与此相反,菩萨将自业推广到共业,力求从整体上全面解决人生问题,将自利与利他结合起来,产生不忍之悲心,同时对现实世界并不回避,立足现实追求践行的实在,强调即世而出世。在对人生...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2639974.html
  • 妙高峰顶人独立

    世间之中那些所应破坏、变革的一切染污、不善的成分。发心出离世间,方转迷向悟,悟至完善处称为正觉,故人生趋向以正觉为究竟。  先生指出,佛家学说有两个系统,一是声闻(小乘),一是菩萨(大乘)。而对于正...一方面又有自私自利之弊。与此相反,菩萨将自业推广到共业,力求从整体上全面解决人生问题,将自利与利他结合起来,产生不忍之悲心,同时对现实世界并不回避,立足现实追求践行的实在,强调即世而出世。在对人生...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1042553.html
  • 论天台宗的修学次第

    声闻之智,通过修四谛观去析法入空。支佛智是缘觉之智,通过修十二因缘观去析法入空。而六度智则是菩萨之智,通过修六度万行去析法入空。  (2)就通教而言,其智的特色是体法入空。通教方便(体法)声闻智属声闻,通教(体法)支佛智属缘觉,通教菩萨入真方便智和通教出假菩萨智则属菩萨。通教三智的区别体现在,体法入空对声闻来说是方便智,对缘觉来说是正智,而对菩萨来说亦是方便智。然而,在属于菩萨...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2556864.html